
我的精神原乡
文/王云
未见世界时,书籍是世界的外延,见过世界后,书籍又成为世界的注脚。在人生的长河中,有那么一缕香气,它穿越时空,温柔地缠绕着我,成为我的精神原乡,那便是书页的芬芳。自童年懵懂,至青春悸动,再至高中苦读,直至大学深造,步入社会成长,阅读始终如影随形,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童年最初的记忆里,总浮动着樟木书箱的幽香。那口褪了朱漆的旧木箱是母亲的陪嫁,搁在朝南的雕花木窗下,阳光漫过老式铜锁,在箱面斑驳的漆纹间游走,像极了大观园里被岁月摩挲过的游廊栏杆。七岁那年的梅雨季,我踮脚掀开吱呀作响的箱盖,潮湿的墨香裹着发黄的连环画扑面而来。最上层的《黛玉进府》画页已微微卷翘,泛着古旧的光泽,却让金陵城的亭台楼阁在阴雨天里愈发璀璨。
画中游廊的朱漆栏杆似乎还留着匠人掌心的温度,黛玉的素色裙裾掠过太湖石时,我恍惚听见环佩叮咚的清响。当连环画里的宝玉掀开纱窗,分明有真实的阳光漏进来,落在我膝头的《宝黛共读西厢》画册上,将湘云醉卧的石凳晒得微暖。那个夏天,我总把凉席拖到书箱旁,任樟木香与油墨味在鼻尖缠绕,用蜡笔在废纸上涂抹想象中的大观园,直到暮色浸透窗棂,父亲嗔怪着把我从满地画稿里拽起来。
初二那年暮春,语文老师家的书房成了我的桃花源。推开那道覆着爬山虎的绿漆铁门,满墙顶天立地的书架总让我屏住呼吸,爬山虎新抽的嫩须正勾着《牡丹亭》烫金的书脊,书页里沉睡的杜丽娘仿佛就要被绿意唤醒。韦老师常穿月白色斜襟衫,黑发绾成松松的发髻,她教我辨认不同版本的《牡丹亭》时,青瓷盏里的碧螺春正氤氲着水汽。“这版插图是绝美的。”她指尖抚过泛黄的册页,“你看杜丽娘的水袖,是不是像要飞出纸面?”那个落雪的周末,我蜷在书房角落读《边城》,湘西的橹歌混着窗外簌簌的雪声,竟在烧水壶的嗡鸣里织成奇妙的合奏。韦老师悄悄在我膝头盖了条绒毯,玻璃窗上的雪花映着台灯暖光,把书页上的吊脚楼染成琥珀色——恍惚间翠翠就立在渡船头,发梢沾着酉水河与雪粒凝成的晶珠。那年抄满三个硬皮本的诗句,至今仍夹着几片干枯的桂花——是中秋夜读《陶庵梦忆》时,从老师院里的老桂树上飘落的,当时月光正把张岱的西湖梦影拓印在青砖地。
高二那个焦灼的晚自习,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月光淌在成摞的模拟卷上,她忽然从抽屉取出布面精装的《西方哲学简史》,书脊的烫金已有些剥落,却让塞涅卡的箴言愈发灼目。“焦虑时就读读斯多葛学派。”她眼角细纹里漾着温柔,“你看,塞涅卡说‘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质量’。”那夜我抱着书穿过紫藤长廊,风里飘着夏花的暗香,哲学家的箴言在胸腔发烫,竟比月光更亮。从此,我开始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从科普书籍到历史传记,从哲学思考到艺术鉴赏。康德的星空与老子的道开始在笔记本边缘对话,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伴着《艺术的故事》起舞,不同文明的篝火在字里行间噼啪作响,照亮认知的疆界。
大学图书馆的穹顶下,教育经典的铅字在春夜发酵。我常在闭馆音乐响起时惊觉,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的剪影,正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在窗棂投下的光栅里重叠。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淋湿眼眶那夜,恰有早樱掠过《爱弥儿》的书脊,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染成绯色。那些与先哲对话的时辰,总让我在晨光漫过二十四史书架时,发现批注已被染成金箔——原来苏霍姆林斯基的玫瑰花,早已在某个批注间隙绽放。
我如愿以偿地选择了教育这一事业,步入社会,繁重的工作并没有击退我阅读的热忱。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翻开一本好书,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宁静的港湾,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得到放松和慰藉。
我开始更加有选择性地阅读,不再只是追求数量,而是更加注重书籍的质量和内涵。那些能够引发我深思、拓宽我视野的书籍,那些关于职场、管理、心理学的书籍,成为了我阅读的首选。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如何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各种变化。阅读,也成为了我与同事、朋友之间交流的重要话题。我们会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书籍中的思想和观点。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我会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比如午休间隙、下班后的等待时间等。同时,我也会制定每周的阅读计划,确保自己能够有足够的阅读量。这些习惯,让我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依然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和追求。
那天整理书籍时,忽然落出一张泛黄的借书卡——1998年《新月集》的借阅记录,晨光穿过玻璃,将韦老师清秀的钢笔字迹镀成金色,恍惚间又看见梳着马尾的女孩,正踮脚够向书架上层的《唐宋词选释》。那夜批改作文至凌晨,台灯下翻开学生赠送的《陶渊明集》,忽有干枯的桂花从书页间飘落。这缕穿越十二载光阴的香气,轻轻落在“勤靡余劳,心有常闲”的字句上,恰似当年韦老师为我批注的朱砂圈,在墨香里永远鲜妍。
如今,我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多个阶段。但无论走到哪里,那缕书香始终伴随着我,它是我成长的见证者,也是我心灵的栖息地。那些途经生命的书页,既是叩问世界的长卷,也是安顿灵魂的归舟。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阅读都是一剂良药!
作者简介:王云,笔名南方姑娘,重庆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供职于南川区某机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