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守护银发膳食,一碗“减盐面”里的健康晚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3:2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宁娟)清晨,阳光倾洒进砂子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餐厅,78岁的李奶奶正饶有兴致地享用着一碗三鲜鸡丝面条。“如今食堂的餐食清淡可口,我的高血压病情稳定了许多。”李奶奶开心地说。自该中心面向所服务的老年人开展“减盐减油·健康养老”专项行动以来,老人们的餐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均每日用盐量从8克逐步降至5克,食用油控制在25克以下,而每日就餐人数也从250余人增长到400余人,越来越多的老人爱上了这里的健康餐食。

为“高风险”老人制定餐食专属标准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中心推出了“个性化餐食定制”服务,制定了老年专属标准。86岁的周大爷是中心的常驻长者。入住首日,中心为其进行血糖监测,结果显示空腹血糖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5.0毫摩尔/升,远高于正常范围,周大爷被列入了“高糖风险重点照护对象”。之后,工作人员对周大爷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盐分的摄入;护理人员每日在餐前提醒其注射胰岛素,并于早、中、晚餐后2小时定时监测血糖,同步记录饮食、用药及血糖变化情况。经过6个月的饮食调理与健康管理,周大爷的空腹血糖稳定在5.4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6.1毫摩尔/升,均达到正常标准,且血糖指标持续保持平稳,未出现较大波动。

中心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65岁及以上老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的规定,明确要求食堂采购低钠盐,选用橄榄油、茶籽油等健康食用油,严格把控每道菜的油盐使用量,构建了“食材管控—餐食制作—效果跟踪”的全流程工作体系。

同时,食堂每周提前制定并公布早、中、晚三餐及午点的食谱。其中,中餐固定为“两荤两素一汤”,晚餐为“两荤一素一汤”,在控制盐和油摄入量的同时,保证餐食营养均衡。

截至2025年5月的体检结果显示,该中心常住老人的血压异常率从此前的38.5%降至25.2%,血脂异常率从29.7%降至21.3%,健康指标改善成效显著。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上线外卖平台

为推动从“要我健康”到“我要健康”的转变,中心巧借“身边事”激发老人们的主动性。

中心工作人员特别关注刚入住时血压、血糖偏高的老年人。这类老年人因自身存在健康问题,普遍更为关注身体变化。他们每日主动配合护士完成血压、血糖监测后,会仔细查看数值,并反复询问“今天血压是否降了点”“血糖是否回到正常范围”,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期待尤为强烈。

为了便于家属实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共同关注老人的健康问题,中心构建了“定期监测与家属同步”的健康管理模式,针对每位入住老人制定个性化监测方案:护士每间隔三日为老人测量一次血压,将监测数据以及老人用餐情况拍照整理后,同步推送至专属家属群。

同时,中心定期组织“健康分享会”,专门邀请血压、血糖从超标逐渐趋于稳定的老年人进行经验分享。例如,曾因高血压频繁头晕的李奶奶、血糖居高不下的周爷爷等,都曾属于“高风险人群”,他们在中心通过调整饮食、坚持监测,最终使指标恢复正常。这些真实经历以身边人的切实转变,让更多老年人看到饮食管控的成效,主动参与到“减盐减油、关注健康”的行动中。

该中心每季度还会邀请合作的专业医疗机构举办健康讲座,医生团队避开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长沙话讲解高血压、糖尿病与饮食的关联,还现场对比演示低钠盐和普通盐,直观展示“少盐1克”的健康差异,让老人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为了让“减盐减油”深入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心已正式入驻餐饮平台“饿了么”,同时将微信公众号升级为服务号,并推出老年食堂服务。目前,老年人可通过“饿了么”平台或微信公众服务号内的青云平台选择减油减盐营养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