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二街这条承载百年烟火气的网红美食街,凭借其地道的新疆美食、实惠的价格以及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着八方游客。(资料图片)

在“厨艺争锋·舌尖盛宴”“工会杯”2025年水磨沟区美食技能大赛现场,香气扑鼻的抓饭即将出锅。(资料图片)

在“厨艺争锋·舌尖盛宴”“工会杯”2025年水磨沟区美食技能大赛现场,参赛选手美食摆盘。(资料图片)

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上,游客在展出的巨型九碗三行子周围驻足参观。(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何龙摄)

在二道桥剧院举办的小红书烟火生活季乌鲁木齐站“最炫民族婚”直播活动现场,新人举办婚礼。(资料图片)

8月16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疆农业博览园,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何龙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丽娜 实习生刘忻瑶)八月的天山北麓,正以万千姿态诠释着新疆的独特魅力。美食节上,刚出锅的油糕金黄诱人,咬上一口,滚烫的糖馅瞬间在唇齿间融化;街头巷尾,音乐不期而至,人群即兴起舞,从随性摆动渐成韵律……昌吉与乌鲁木齐,这两座依偎在博格达峰脚下的城市,正用最具烟火气的方式,震颤出奇妙的时代共鸣。
丝路风情,一站品尝
8月16日,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疆农业博览园盛大启幕。从异国风味到家乡味道,从经典传承到创新料理,丝路美食融合展示区以亲民的价格和琳琅满目的选择,让群众“一站式”尝遍丝路风情。
馕展区前,烤馕师傅奋力揉面、擀饼、戳花、贴坑,不一会儿香气四溢,引来食客络绎不绝;大盘鸡展区前,等候的队伍排到门口,一句“好吃”胜过千言万语;抓饭展区前,人们早早守候,只为那一口开锅时的鲜香。
新疆海尔巴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封爱萍介绍:“我们此次带来12种中东风味美食,希望为广大食客开启新奇味觉之旅。”
援疆省市福建省和山西省也携经典味道而来——泉州姜母鸭、宁德畲族乌饭、山西蘸片子、碗团……每一道都是地域文化的味觉铭刻。
活动在昌吉小吃街、庭州生态绿谷设立分会场,以丰富内容吸引八方来客,开启“可逛、可品、可赏”的深度文化美食之旅。婉转的新疆花儿、悠扬的奇台歌谣、行云流水的福建茶艺轮番上演。山西刀削面传承人脚蹬独轮车,头顶面团,双手飞削,面片精准入锅,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福建漳州木偶戏艺人指间灵动,木偶拱手作揖、挥袖起舞,以非遗技艺演绎古老传说。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黄金通道,从长安到罗马,从驼铃古道到数字丝路,“新疆味道”始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味觉坐标。近年来,昌吉州深耕“美食+产业”融合,推出“乐享美食游昌吉”等精品线路,“昌吉味道”已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产业富民的引擎。
街头舞台,平凡烟火
美食节之外,城市的烟火仍在新疆各地延续。游客宁玲玲在畅游昌吉之后,又念起乌鲁木齐的大巴扎美食街与和田二街,“这两处各具特色,却同是城市烟火气十足的地方。”
诚如所言,美食节聚拢了烟火,而漫步巷陌方能感知其中蕴藏的真实情感。今年6月28日至7月15日,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与小红书联合发起“小红书烟火生活季——乌鲁木齐自带BGM之乌鲁木齐处处是舞台”活动,在和田二街、大巴扎步行街、人民剧场、人民公园、雅山公园分别设置五大主题舞台,所有快闪演员均扎根于此——从街边摊贩到艺术学院学子,从闪电舞团到普通市民。
活动高潮是“最炫民族婚”音乐会的举办,以特色婚礼为蓝本,打造沉浸式音乐盛宴。“这些舞台看似零散,实则串联起乌鲁木齐的日常——随性、热烈、彼此连接。比起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它们更真实地传递出城市的精神内涵。”小红书活动负责人总结道。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新疆本地青年开始在小红书记录与这座城市共生的历程。不追求“爆款”,而是持续分享鲜活、有温度的日常。
“乌龟营造”主理人王冰莹从上海返回乌鲁木齐,发起街道空间改造计划。在轮胎花园搭建中,一位维吾尔族青年不凭图纸,仅靠直觉便摆出精妙几何图案,展现天然的空间感与民族美学。
“万守新疆”从一书单起步,成长为连接百人的城市生活社群。他们共读、策展、开办食堂。在2024“万守食堂”聚会上,一位做法餐的国企小哥一展厨艺,活动后私厨预约已排至2026年。
“摇摆新疆Swingdance”由四位舞蹈专业女生发起,每周末在大巴扎、公园或草地举办舞会,用节奏与温度激活城市。发起人小胡说:“音乐响起,大家就能跳在一起。”她们亦与“乌龟营造”合作快闪,丰富乌鲁木齐的公共文化空间。
这些平凡故事,正织就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色”。它们记录街巷变迁,也记录年轻人如何在此重获连接与归属。
据不完全统计,“烟火生活季”全网曝光超6.3亿,#新疆婚礼有种经济上行的美#等14个话题登上热搜;活动期间“乌鲁木齐旅游”搜索量环比增长120%,青年受众占比78%;直接带动本地餐饮、婚庆产业客流增长30%,“音乐快闪舞台”提升公共空间使用率,衍生的“民族婚体验”成为可持续文旅IP,95后游客占比首次突破52%;数万市民加入街头音乐快闪,网络UGC内容占比70%,“普通人唱主角”显著增强社区凝聚力。
人气背后,是乌鲁木齐文旅产业的整体跃升。2025年上半年,乌鲁木齐市累计接待游客5057万人次,跻身全国暑期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列。
乌鲁木齐市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城市,乌鲁木齐依托丰富文旅资源,精心打造多项特色活动:从“打起手鼓舞起龙”社火展演,到“洛宾艺术季”系列高雅艺术;从汉唐风情“天山明月城”,到现代气息街头音乐会,打破了创办15年来单日观演人次纪录,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让我们舞起来”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广泛参与。
便利交通为旅游业提供坚实支撑。民航方面,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于今年4月投用,年旅客、货邮吞吐能力分别达4800万人次和55万吨,258条航线连接的“空中丝路”通达百余国内外城市;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四高速、七普速”路网持续完善,东环铁路联络线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乌鲁木齐西站、北站运能;绕城高速西线与乌阿、乌尉公路联通,构建起联通南北、畅通东西的都市圈干线公路网络。
作为首府城市,乌鲁木齐始终以百姓的欢声笑语为奋斗坐标,以街巷的烟火温度为民生长卷,努力建设成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温暖地惠及每一位市民。
文旅腾飞,惠及民生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疆旅游再次实现“现象级”增长: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11.15%;游客花费1425.6亿元,同比增长11.59%。新疆凭借独特的自然禀赋、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文旅融合、全域联动,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夜幕垂落,华灯初上,新疆大剧院门前人流如织,精彩演出吸引着意犹未尽的游客;而在和田二街,商贩的叫卖声也成了独特的城市音符。
两个瞬间,一样烟火,皆是普通人认真生活的模样——会为抢到最后一个烤包子雀跃,也会因错过末班车懊恼;会在朋友圈晒出九宫格美食照,也会因陌生人递来的一杯砖茶暖心。
在新时代十字路口回望,我们终将明白,最美的风景不在精心雕琢的观景台,而在炊烟升腾的寻常巷陌;最动人的故事无需华丽修辞,就藏在百姓餐桌前的欢声笑语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乌鲁木齐与昌吉正以蓬勃的烟火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诠释着新时代的新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