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深耕养老金融 服务银发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21:45:00    

清晨,常州钟楼区一个社区便民点,73岁的李先生用助农终端查询完养老金后,跟着 “江南学堂”的志愿者学习用智能手机买菜——屏幕上的字体特意放大,志愿者手把手指导。

这一场景,是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紧扣人口老龄化趋势,以“适老、便老、暖老”为核心深耕养老金融、服务民生的缩影。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创建19个适老网点,推出多款银发专属产品,服务银发客群超12万人次,用金融力量为老年群体撑起“幸福伞”。

适老:网点改造更贴心

走进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适老网点,老年客户的便利体验从踏入大门便开始了:ATM机屏幕字体比常规放大一倍,无需俯身就能看清;VTM机具覆盖200多种个人业务,不用排队就能办;远程银行功能实时响应,操作疑问可随时连线客服解答。这是该行坚持四年“区域协调、城乡联动”推进网点改造的成果。

相较于硬件升级,“软件服务”的优化同样贴合老年群体需求。针对老年人“用机难”问题,该行研发的“简爱版”手机银行采用“银发友好”设计:剔除冗余功能,只保留查余额、缴电费、查养老金等核心模块,字体放大至常规尺寸1.5倍,搭配全程语音导航和远程协助功能,即便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也能跟着语音提示完成操作。此外,金融便民服务点的助农终端还能直接呼入远程柜台,把适老服务送到村口、社区门口,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少跑腿。

此外,网点组建的“小圆服务队”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由1358名队员组成的174 支队伍,既提供上门办卡、激活社保卡服务,也定期开展健康讲座、防诈骗沙龙。不久前,苏州分行营业部工作人员发现一位70多岁老人取款时言行异常,细问之下识破诈骗陷阱,成功拦截1.8万元涉诈资金。

数据见证服务实效:上半年,该行新增老年客户档案303份,开展反诈、反假宣传379 次,累计拦截涉案资金1106万元;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服务371次,服务593人次,让“家门口的银行”真正成为老人的放心依靠。

便老:产品创新更精准

“50元就能存,到期取出来刚好买菜,安全还能得利息。”常州市民张女士提及的“安享存”,是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为老年群体定制的存款产品。该产品针对老年人对“起存门槛高、期限不灵活”的顾虑,以50元起存、多期限可选、收益稳健的特点,获得了银发客群的青睐——2024年发行8期销售额达4.2亿元,2025年仅两期便吸引6503名老年客户办理。

信贷服务方面,该行实现“养老产业支持”与“老年消费满足”双向覆盖。一方面,主动对接常州、苏州、淮安等地老年公寓、养老院,累计为6家养老企业提供613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支持完善医疗康复设备、升级居住环境;另一方面,推出“阳光贷”产品,将申贷年龄放宽至65岁,手续简化、加快放款速度,以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小额资金需求。

该行还成功中标常州市养老机构预收费存管业务,通过与民政部门信息系统实时对接,对养老机构专用账户资金进行动态监管和风险预警,及时提示资金异常流动,为老年群体的养老钱筑牢安全网。社保卡服务则进一步打通便捷通道:手机银行支持养老金查询,STM机可办理人社业务,移动服务小组还会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开卡激活,仅“就近办”功能就已帮上万名老人减少跑腿次数。

暖老:服务融合更温情

“以前不会用微信发语音,现在能发朋友圈、缴水电费,都是在‘江南学堂’学的。”常州市民李先生的感受,体现了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跳出金融做服务”的思路。近年来,该行着力构建“温情江南”服务体系,把金融服务与老年群体生活需求深度结合,打造出有温度的养老生态圈。

在社区服务中,便民点推出米面粮油团购,价格实惠还能送货上门,搭配“云顾问”实时指导手机支付,已覆盖50多个老年社群、3500多名老人;每月固定开展“便民服务日”,提供免费磨刀、理发、测血压服务,同步开展反诈宣传,兼顾生活需求与安全提示;“江南学堂”则邀请专业老师开设声乐、书法、八段锦、智能手机操作等课程,满足老年群体文化学习与休闲需求。

如今,“温情江南”体系已在常州3个社区落地,整合惠农支付、健康关爱、社区团购、文化学习等多元服务,累计服务超12万人次,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难事银行助力”。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探索仍在持续深化。根据规划,2025—2026年,该行将再改造16家适老网点,优化客服热线“适老专线”;产品端将研发涵盖理财、保险的多元养老资产配置方案;服务场景方面,计划将助老食堂支付、AI健康食谱等新功能推向更多社区。

“做好养老金融,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适老、便老、暖老”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服务与产品,为银发群体提供兼具专业性与温度的金融服务。(袁慧玲、韩璐)

来源:江南农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