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产线”进校园、企业设培训中心,东莞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育匠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20:55:00    

生产设备整齐排列,其中不乏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这里不是企业的生产车间,而是学校产业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近日,在东莞市技师学院新能德产业学院和宇瞳光学产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数十名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装调、复杂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学习。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在设备上进行实操学习,学习技能的同时提前熟悉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

学员在产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学习 校方供图

据悉,截至目前,东莞市技师学院共建有八个产业学院,分别是新能德产业学院、洋紫荆牙科产业学院、宇瞳光学产业学院、东坑医院护理院产业学院、京东电商产业学院、京东物流产业学院、梅赛德斯奔驰产业学院、庆泰电线电缆产业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未来五年内计划将产业学院数量增至15个左右。

创新“1+1+N”运营模式

“从校外实训基地,到学习型工厂,再到现在升级为产业学院,其实就是我们跟企业进行一个深度的、全方位的合作。”据东莞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黎健堃介绍,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携手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黎健堃表示,产业学院的建设都是建立在学院和企业良好的合作基础之上的,例如和新能德的合作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刚开始是把学生派到企业进行实习,之后新能德成为学院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庆泰电线电缆的合作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最早的合作模式是合作开办冠名班“庆泰班”,“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就是双方将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产业学院以‘1+1+N’模式进行运营。”

据黎健堃介绍,“1+1+N”即1个校内实训基地、1个企业培训中心、辐射N个生态企业,实现“教学-实训-就业”全链条贯通。校企双方建立信息、人才、技术与资源共享机制,根据产业链的技能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评价标准,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打造实训基地,通过工学交替的形式,由企业工程师与学校老师共同授课、联合培养、共同评价,多角度辐射产业发展链条上的企业及院校,全方位服务院校全日制学生、企业在职员工以及社会培训人员。“通过建设产业学院,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黎健堃表示。

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

记者注意到,东莞市技师学院新能德产业学院、宇瞳光学产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均不乏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据介绍,新能德产业学院由学院与东莞新能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聚焦新能源与自动化领域,以“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为引领,培养产教融合型高技能人才。校内实训基地设有理论教学区、装调实训区和仓储区,配备先进授课媒体设备和企业免费提供的价值近500万元的12套生产设备,如自动化装调实训设备等,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实训基地按企业生产标准布局,学生在此可进行PLC技术、变频器技术等一体化教学实训,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企业培训中心位于新能德公司招聘中心大楼,设有理论教学区、装调实训区和培训道场等,配备先进授课媒体设备和价值600万元的生产设备。实习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确保实习效果与质量。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研发和岗位培训,如在自动化生产线参与设备调试与维护工作,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学员在产业学院企业培训中心学习 校方供图

宇瞳光学产业学院由学院携手光学镜头行业的佼佼者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专注于培养光学领域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通过引入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标准和项目案例,将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行业需求和工作场景。通过这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宇瞳光学产业学院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机会和真实的工作体验,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行业需求,成为光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我们学生在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培训中心进行一个交替的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设备、掌握相关的技能、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这样更容易进入企业的就业岗位。”黎健堃表示。

据悉,新能德产业学院建成后计划年培训学生不少于400人次;年培训员工不少于200人次;每年可为新能源产业链提供不少于200名毕业生。宇瞳光学产业学院建成后,计划年培训学生不少于200人次;年培训员工不少于100人次;每年可以为智能视觉、光学产业链提供不少于100名毕业生。

实现人才企业无缝对接

东莞市技师学院新能德产业学院老师张广明表示,作为一名产业学院的老师,他明显感觉到产业学院教学与传统模式教学之间的差异,教学内容、教学场所、师资队伍构成、人才培养目标等都有很大不同,“产业学院将企业的生产流程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依托于企业的真实生产设备来开展,在真实场景开展教学,更直观、更直接;除了学校老师还有企业工程师等技术骨干授课,课程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学校也会派老师到企业培训中心授课;人才培养方面,围绕产业需求培养更适应产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人才需求,学员就业路更宽了。产业学院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实现了无缝对接。”

产业学院重在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校方供图

“实操课程占比七成,可以在真实设备上进行操作,很快就能掌握相关知识。”东莞市技师学院新能德产业学院学员、2023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唐旭浪告诉记者,刚刚学习了电柜的组装与调试,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就动手操作,如果有不懂的可以立即问老师,增强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企业培训中心的学习就是真实的工作体验,能让我们快速适应行业需求。”

对唐旭浪而言,进入产业学院学习最大的变化就是职业规划更清晰了。“刚入校时感觉就是没有目的性地学习,进入产业学院之后让我更清晰自己的一个定位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唐旭浪表示,毕业后将留在东莞,计划从事新能源领域的相关工作,“在产业学院的学习让我们提前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及深入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文丨记者 余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