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桑植:家门口有“金饭碗” 乡村振兴有“潮”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7 08:26:00    

在桑植,家门口有“金饭碗”、农民走秀成网红、村播带货变“新农人”……

乡村振兴有“潮”范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上官智慧

9月6日清晨,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银杏塔村的茶叶基地里,茶农指尖翻飞采秋茶;瑞塔铺镇东旺坪村的村支书对着手机屏调试补光灯,准备向网友推介乡亲们的山货……

在桑植,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借力产业、文化、电商三股“潮势力”,让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致富花”开田间,家门口捧稳“饭碗”

清晨5时,空壳树乡白马泉村的陈功丕来到田间,麻利地分拣着刚采摘的黄蜀葵。

“这可比打工强多了!”陈功丕指着自家3亩花田算账:花期从6月持续到10月,合作社包技术、包收购,每亩纯收入超3000元。

这朵“致富花”的绽放,得益于“村集体+互助组长+农户”的创新模式。

该村党支部书记彭长江介绍,村里划出近宅种植区,还修了产业便道。今年,全村种植面积从试种的20亩增至185亩,带动104户村民增收。

这个产业,还在澧源镇、利福塔镇等多个乡镇“扎根”。部分乡镇还引进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把鲜花制成花茶、药材,让黄蜀葵这朵“小花”有了大作为。

在桑植,特色产业的“组合拳”打得有声有色。

河口乡利用高海拔优势,种起反季节萝卜,冷链车直接开到田间,当天就能运到大城市;八大公山镇农户搞林下养鸡,土鸡蛋成了“抢手货”;康华实业车间里,村民们分拣粽叶领工钱,还能免费住进企业宿舍……

村模登场,乡村颜值也在涨

“挺胸!亮镰刀!”在河口乡烟站的空地上,尚生源正和队友们排练村模秀。曾经的他胆小羞怯放不开手脚,如今能扛着锄头走出铿锵台步,“我们要证明,农民不仅能种地,还能秀出风采。”尚生源自信地昂起头。

今年启动的“红石榴杯”村模秀,已成全县的文化盛事。23个乡镇的农民模特身着民族服饰,将农具变道具:洪家关白族乡展示银器锻造技艺,利福塔镇演绎土家织锦……还融入集体婚礼、非遗展演,还有村模带着桑植白茶、蜂蜜等走秀,既秀文化又推特产。

“比电视上的时装秀还精彩!”连追了两场“村模秀”比赛的广东游客李敏,在朋友圈里力荐这场“最炫民族风”。

赛后,不少村民模仿起舞台上的村模们,主动搞起娱乐活动。“以前农闲就打牌闲聊,现在跳广场舞、练民族舞,身体好,心情也舒畅。”走马坪白族乡的钟家望说。

今年盛夏,廖家村镇举办的“村BA”也是魅力无限——28支队伍、2万多人围观,“幺姑”球队规则逗笑全场,解说员方言切换接地气;场外,老李凉面营业额涨了三倍,王阿婆烤玉米日销200根,民宿餐馆满员,7天带动消费近百万元。

活动火了,乡村颜值也跟着提升。

各乡镇自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墙壁画上民俗彩绘,村道旁种满花草,村寨越来越整洁漂亮。县里还建了一批示范村级文化站,配有图书、乐器、健身器材。“农闲时去文化站看书、练乐器,比在家闲着强。”芙蓉桥白族乡村民刘芳说。

村播闯出增收路,政策给力育出“新农人”

“老铁们看好了!这苞谷粉可是用百年石磨磨的!”在利福塔镇金家台村的直播间里,村党支部书记张亚莉正热情地向网友展示当地特产。

短短半小时,250公斤红薯粉就被抢购一空。如今的她已是直播带货的行家里手,场均销售额突破万元。

然而谁能想到,2023年初的张亚莉还是个连直播设备都不会调试的新手。

转变,源于桑植县当年启动的“村播培育计划”。该项目邀请电商专家授课,免费提供直播设备,在23个乡镇都建立了村播中心。“老师不仅教我们写脚本、控节奏,还帮我们对接物流资源,解决了大难题。”张亚莉说。

在廖家村镇廖家村社区,被村民称为“胖妮书记”的尚秀妮同样尝到了直播带货的甜头。上任后面对干菜滞销的难题,她通过参加村播培训,在首场直播中就成功卖出价值1600元的干笋和干茄子。

在桑植,像张亚莉、尚秀妮这样的“村播达人”已不在少数。

当前,桑植县还配套推出扶持政策加速村播发展,助力山货走出大山。县里设立专项补贴奖励优秀主播,举办“村播大赛”搭建展示平台,对接电商平台争取流量支持。

同时,县里协调物流企业降低运费,建立“三关三检”质量管控体系,搭建农产品数据库;“新农人培育工程”提升村民技能;县农商行推出专项信贷产品;国家知识产权局驻村工作队助力注册“空壳树”农产品品牌等等,保障村播可持续发展。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