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乙脑属于乙类传染病。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危害?
乙脑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14天。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大多数人感染后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重症病例的临床病死率约为20%–30%,约30%的存活者存在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费用较为高昂。

二、乙脑流行季节是什么时候?
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发病多见于夏秋季。我省发病高峰在8~9月。
三、乙脑病毒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在未接种疫苗时期,10岁以下,尤其是2~6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随着免疫规划疫苗的普及,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当前乙脑发病年龄呈现大龄化趋势,成人乙脑的发病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四、成人重点人群包含哪些?
(1)居住地靠近水塘或稻田的人群。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主要在水塘和漫水稻田繁殖。如果家附近有这类区域,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2)家庭或邻居为养猪户的人群。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扩增宿主。蚊子叮咬病猪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繁殖,当蚊子再叮咬人时,就可能把病毒传给人类。
(3)从事蚊媒控制的人员。专业人员因工作需要会频繁出入蚊子密集的场所(如灭蚊、蚊虫监测等),接触带病毒蚊子的机会较高,感染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五、感染了乙脑病毒应该如何治疗?
乙脑目前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开展对症和支持疗法。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死亡和残疾风险。
六、乙脑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采取以防蚊灭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1.防蚊灭蚊,切断传播
外出时喷涂驱蚊液,家里使用蚊帐、蚊香、纱窗等防蚊用品,能有效防止被蚊虫叮咬。此外要及时清理花盆、水桶等容器内的积水,避免为蚊子提供繁殖环境。

2.预防接种,筑牢防线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完成乙脑疫苗全程接种。
七、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
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脑疫苗有2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
(1)乙脑减毒活疫苗:共接种2剂次。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

(2)乙脑灭活疫苗:共接种4剂次。8月龄接种2剂(每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来源:免疫预防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