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又是一年开学季,当背着行囊的大学生踏入校园,他们的消费选择正悄然勾勒出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9月12日消息,职场人类学实验室发布了《大学生消费图鉴2025》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大学生消费“三件套”升级为智能消费“五大件”。
00后大学生,早已跳出“冲动消费”的标签,将“实用”与“性价比”刻进消费选择的核心。调研数据显示,近半数(48%)大学生在开学购物时秉持“实用主义”,仅购买必需物品,不追求多余功能与颜值;24%的学生属于“性价比党”,精打细算追求最划算价格。两者合计超七成,远超追求“品质一步到位”(22%)与“新潮设计”(6%)的群体。这意味着,那些缺乏实用价值、仅靠品牌故事包装的产品,很难在大学生市场立足。
有限的生活费让大学生不得不优先考虑“必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对“情绪价值”的追求,这并不矛盾——相反,他们的情绪消费更聚焦于“真实体验”而非“虚空叙事”。在情绪消费选项中,“旅游/打卡”以84%的占比高居榜首,超过六成(67%)学生愿意为乐器、运动装备、摄影器材等“兴趣爱好”付费;这一比例显著高于追星娱乐33%和潮玩手办35%等偏向“小众圈层”的消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识,他们宁愿省下买潮玩的钱,去看一次海边日出、逛一次古城街巷,用真实的行走与体验填补青春记忆。总体来看,大学生在“情绪价值”消费上更倾向于实用性和自我成长结合的方向,情绪消费不再只是即时满足,而是逐渐转向长期价值与社交资本积累的结合。
数码产品毫无疑问成为了大学生的消费必备,几乎人人都要配一台笔记本电脑,手机也是不可或缺。不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开学清单,如今大学生的消费“三件套”已升级为智能消费“五大件”。调研显示,大学生心中最重要的智能消费“五大件”分别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电动自行车。除了智能消费“五大件”之外,智能录音笔翻译器、口袋旅行摄像机,也在很多00后大学生人群中十分走俏。
电动自行车成为00后大学生智能消费“五大件”之一,这背后是校园出行场景的变革,如今许多高校在郊区兴建新校区,校园面积大、教学楼分散,步行耗时久、自行车费力,电动自行车的“省力便捷”优势凸显。加之郊区出行配套不如市区完善,电动自行车既能满足校内通勤,也能支撑短途校外购物、聚餐,成为“校园生活神器”。
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对多个因素表现出高度关注,其中续航、安全、外观、价格、品牌和智能功能,均被列为关键考虑点。这一现象表明,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既重视车辆的性能和使用体验,也关注其外观设计及品牌影响力。同时,智能功能上的升级也体现了年轻消费者对科技配置的重视程度。在选购电动车时,雅迪和九号分别凭借价格力和智能体验,受到00后大学生们的喜爱。
此外,九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动车在大学校园里使用场景广泛,从赶“早八”,到穿梭校区参加活动,或是三两好友逛街出游都可以用上。有不少学生还会给车身贴上个性贴纸和装饰,满足他们的“颜值刚需”,在智能化上,追求和用手机手环一样的丝滑无感体验,所以九号在设计、使用体验和实用性上一直在追求更好的统一,用“聪明耐造又清新耐看”的智能电动车产品吸引了不少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