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荔王的生产基地已超过1.7万亩。任浩沿 摄

在陈迪的推广下,荔枝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受访者供图

西荔王荔枝包装车间。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阳西县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积极培养本土优秀的乡村工匠,为农业产业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充分发挥匠人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阳江市人大代表,阳西县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迪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广东省十大荔枝种植匠。30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获得“广东省示范合作社”“广东省菜篮子基地”等荣誉称号,充分发挥联农带农积极作用,使荔枝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黄利展
培育“西荔王”品牌
果蔬种植面积超1.7万亩
早在1990年,当荔枝种植产业在南粤大地蓬勃发展之际,陈迪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在儒洞镇率先种了100多亩荔枝,从此踏上了果蔬种植之路。
然而,由于受生产、管理、销售等多种因素影响,当时果园收入不容乐观,跟他一起种植的果农们纷纷打算放弃,有的甚至想将荔枝树砍断。为此,陈迪一边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一边聘请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前来做技术指导,并组织果农开展技术培训和参观活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迪的果园产量显著提高,他又马不停蹄地拓宽销售渠道。“农民的努力,只有脚下的土地知道。”陈迪感慨地说。他认为,做好果蔬种植,一定要有“三水五心”的精神。所谓“三水”,即冷水、汗水、泪水;“五心”则是爱心、信心、耐心、恒心、决心。正是靠着“三水五心”的精神,才让陈迪在奋斗路上从未停歇。
2007年,陈迪牵头成立了阳西县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并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形成了社员互保互助、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合作机制,大大提高了社员们的积极性,使荔枝种植从农户散种模式逐步发展成为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合作社种植模式。
如今,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超100人,生产基地也从最初的300多亩发展到如今超过1.7万亩,并打造成为拥有冷库、深加工生产设备的农业企业,构建起集农产品种植、收购、分选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深耕数字农业
科技赋能果蔬产业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全省首个数字农业示范县,阳西县近年来以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建成了“一馆一云四园”示范项目,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的“三端”数字化发展,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用科技力量为农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随着数字农业技术在阳西的广泛应用,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带货变成了“新农活”,农业科技贯穿到农业产供销全链条中,也在乡村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生动局面。
在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智能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站以及视频监控设备一应俱全,温湿度、土壤等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回传到合作社监控室,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水果的生长情况。
2021年,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启用区块链溯源系统,只要扫码就能看到荔枝的安全监测报告、糖度、有机肥使用等信息,进一步打响阳西荔枝品牌。“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陈迪认为,只有充分发掘数字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辅助作用,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全面升级,确保果蔬收益。
“我们通过传感器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果园的实时温度、湿度等数据,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陈迪介绍,随着农业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产业的全链条应用,种出来的水果不仅品质更好、产量更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应对灾害天气的能力。
长期以来,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如今,这里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生产服务平台,能够精准提供气象预警、长势监测、病害预警和打药适宜性分析等服务,为水果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还能显著降低人工成本。合作社购置无人机、全自动喷药防虫系统等植保设备后,打药、灌溉等许多劳动密集型工序已由数字化农业设备完成。目前,合作社正在积极研发低温锁鲜新技术,旨在破解时令水果扎堆上市带来的价低、难卖等问题。
为了让科技更好地赋能农业发展,合作社聘请了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专家担任顾问,不定期邀请专家为新型职业农民授课,每年培训超过1000人次。
联农带农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陈迪已连续担任两届阳江市人大代表,他始终恪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发挥所能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致富之路。
除了种植荔枝以外,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还开展龙眼、火龙果、番薯、毛豆、圣女果等果蔬的规模化生产,因此能够长期吸纳当地农村群众就业。“群众在合作社工作,每天至少能有100元的收入,每年就能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陈迪介绍。
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在承诺保底收入的基础上,每年经营收入扣除成本后,按10%的利润分配给各村委会,再由各村委会统筹分配。
“未来几年,我们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亩,把合作社打造成农业新品种、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带动更多农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陈迪介绍,在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产业的同时,合作社将紧紧抓住“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有利契机,开辟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新路。
目前,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在积极构建“一海一轴两路,一湖多片区,一中心两基地”的布局结构。其中,“一海”即打造四季花海,供游客休闲观光旅游;“一轴”即沿途果蔬景观轴;“两路”即休闲观光旅游之路、农业科普体验之路。今年以来,四季花海已开门迎客,成为阳西全新的农文旅网红打卡地。